和田玉造假分很多种,其中大部分做个鉴定就可以确认。比较麻烦的是把普通料子做成和田籽料,这就需要靠眼力和经验来辨别。
但最难的还不止于此,让老玩家最头疼的,就是用一些极为小众的精品料来仿造籽料。剑走偏锋又舍得下本,堪称和田玉里真正的“药王”。
青海野牛沟料是一种非常“叛逆”的玉种,它的所有玉质特性都与青海料截然相反。
不透不水,沉厚细腻,密度极高,刚性十足。尤其是特色桂花料与老坑白玉,质感都非常接近和田籽料,是喷砂毛孔仿籽的最佳搭档。
青海料仿籽一般都以机器喷砂为主,野牛沟料也不例外。这种喷砂机制作的假毛孔深浅均匀、方向一致液体喷砂机,,虽然整齐却不太自然。
尤其是在转角和边缘部位,毛孔的角度就会显得特别奇怪,所以很少能见到满毛孔的喷砂独籽。
玉质方面,野牛沟料也显得有些“矫枉过正”,料性发闷、玉色偏暗的情况常有出现。
如果是和田籽料,这样的玉质应该是老熟油糯的年糕料,但野牛沟料的仿籽却会显得太“刚”,反而失去了和田玉应有的柔和感。
巴沙料是俄料中的一个“异类”,比起大多数生冷傻白的俄山料,巴沙料的玉质却温柔了许多。金糖料的玉质,甚至可以和且末糖相比。
而且巴沙料的块度较大,非常适合做手镯的切片料,对喜欢自己开料的玩家吸引力的确不小。
常说十俄九染,但巴沙料的仿籽却很少会大面积染色做皮,薄薄的洒金皮能更好的体现巴沙料的品质。
但无论是深是浅,假皮的分布都显得比较死板,缺乏自然的过渡变化,有些的皮色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。
况且巴沙料再好也还是俄料,油性不足、老熟度差的情况仍然存在。尤其是在大块原石上,经常能看到密度不均的片状结构喷砂机。
还有个最直接的办法,就是上手玩上一礼拜,这样与籽料的差距很快就能看出来了。
黑山料是昆仑山脉,玉龙喀什河源头出产的一种白玉山料,被称为和田籽料之母,也是目前为止最接近籽料玉质的和田玉。
因为原本就是和田籽料的原生矿,黑山料的细度、密度、脂粉感,都与和田籽料十分相似,几乎可以说是没有短板。
比起做假皮的其他玉种,黑山料可是自带黄皮的,这种天然的沁皮色也是和田籽料的皮色来源之一。
但这种黄皮和籽料黄皮最大的区别,就是表面不会有天然毛孔,毕竟没有流水冲刷的过程,毛孔也就无从谈起。
黑山料的天然玉质虽然已经很好,但是因为没有经历过的自然筛选,还是多少会有点“单纯”。
这种感觉就像是山流水料,虽然无限接近籽料,但毕竟还是嫩了一些。又白又净毛病也很少,只是缺了时间沉淀下来的感觉。
其实除了上述三种仿籽以外,还存在着不少造假方式。但要么辨别比较简单,要么总量过于稀少,危害都不算太大。
至于以前说过的95于田料仿籽,到现在已经成了坊间传说,如果遇到恐怕都可以算是捡漏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